從白色恐怖工作坊的推薦書單中,找了《女哲學家與她的情人---漢娜‧鄂蘭和馬丁‧海德格》來讀,講述兩位哲學界大師的纏鬥二十餘年的愛情故事。

      Elzbieta Etthinger教授以兩人通信手稿為分析的主材料,詮釋、揭露了鄂蘭在師生戀與婚外情的處境中,處於盲目、被宰制的角色,海德格則是藉由年輕的女學生來滿足自己性愛與被崇拜的需求,並且其納粹國家主義立場與知識份子階層的固執,以元配夫人鮮明的政治立場當障眼法,好幾次陷害他的學生和老師胡塞爾。

      即使是哲學界大師級的兩個人,當面對到人自身的情感與現實生活時,所採取的手段和情緒,卻完全無異於一般人,同樣會陷入"藍色蜘蛛網"、"玫瑰瞳鈴眼"般五里霧的糾纏中。二十餘年以後,鄂蘭即使結婚兩次,遇到真正愛她的丈夫,還是無法跳脫學生時代與海德格畸戀的痛苦與矛盾,並且從她的書信中,可以相當忠實地見識到所謂的女人的愚昧。顯然,人生活需要的智識,和學問的智識,恐怕確實是不太相干的。

     以前我常常被念說沒有談過戀愛,對愛情的想像太過不切實際(應該是說對所有事情都不切實際),直到讀了這薄薄的小冊,根本就是"五雷轟頂"!!這本書僅薄薄一小冊,每一頁卻都令我渾身不舒服,極其不舒服的感覺又逼著我不得不一口氣讀完它。

     人的七情六慾,是人的本質?還是,外在加諸於自身?

     之前,我以為透過求知,即能使自己成為不受矛盾情感所干擾的人,傾向於將七情六慾視為人無法擺脫外在的枷鎖與干擾所導致,也因此刻意地排斥不純粹的現實生活。然而,透過鄂蘭和海德格的故事,我現今比較坦誠地承認七情六慾是人的本質,存在於內在之中,也因此,更需要浸泡在現實的人群之中,用自身內在的力量與智識,以釐清渾沌與蒙昧的罣礙。

     「原來在這世界上沒有一件美好的事是永遠的,而受苦的報償就是使人更加成熟地體認到生命基本的悲劇性。」(引自第14頁)

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