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文提及幾本談吃的書,都不約而同或以美文形式,或以批判報導,對當代講求「營養主義」的偏執加以質疑。所謂的營養主義,乃是指丟棄了食物的味覺經驗,把食物所產生獨特的味覺層次,只給簡化成為膳食纖維、膽固醇、卡路里等科學依據,先憂慮這些指標,才願意塞進肚子裡,如果吃的不夠「健康」,就像是一個人在自制上有道德的缺陷一般。在飲食上,當代我們確實多多少進到這個恐慌的氛圍了。這樣的科學式管理,看似對身體健康能夠加以調整,但反而阻斷身體主體對於感官經驗的刺激與感受,多少使人更易於成為了被監控、規訓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 不過,談到最近在外的租屋生活,似乎在自行烹煮的面向上,頗為能夠跟「營養主義」呼應。

     自己煮,貪圖的不是便宜(因為根本便宜不了多少,不過,比起新竹金山街的物價,一餐大概也算便宜了二三十塊吧...),只是菜色種類比較多樣,比較自由,也能享受烹煮的樂趣。不過搬來一個多禮拜,數次烹調的菜色,雖然材料不同,但其實說穿了,都是"雜燴拌麵",頂多只是燴醬的材料和底味不同,完全是依據量販店或各自家裡帶來的現成材料決定。時而是肉燥醬,時而是咖理,要不就是茄汁鯖魚罐頭,這些都是託c學姐的福,從蘇澳漁業的田野帶回來的(害我研究所想研究生魚片,而且是要黑鮪魚的喔....這樣我就有吃不完的生魚片了,哈哈)。
      要不像今天下午,用大水滾好了幾根麵條放涼,我拿c學姊帶回來的一片虱目魚塊,掰成小碎塊,倒了一些醃漬小魚乾,炒上都給切成片或小段的洋菇、白菜、豆芽、金針菇,最後繞淋上一點屏科大知名的(且昂貴的)薄鹽醬油,就是味道很足的"鹹虱目"基味,足以在口感和鹹度上跟平淡無奇的麵條(用大水滾的麵,真的會彈牙喔!!!)平衡。雖然經久炒的洋菇,口感還是很滑潤,大水滾過的麵條很彈牙,但是,這種忽略了味道和口感鋪陳,頂多只是把軟硬度、顆粒大小不均的材料擱在一起,產生比較多樣的口感,卻不是「鋪陳」(離這個境界也還太遙遠了啊...),加上買菜時,習慣性就只顧著考量多吃青菜多健康,只考慮幾道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,烹煮的時候,難免就是幾樣材料拌來拌去,只是要把食物有效率的塞進肚子裡,以達到所需的營養。而不是,稍微仔細一點安排食譜,把有限的材料變化成兩三道料理。

      話說,用生活效率來思考營養主義的時候,突然覺得這多少是個兩難。
      不過,至少我們還是可以做點小努力,偶爾多看看各種版本充斥的食譜或是文化料理,自己試煮或是「上館子」,有意識地培養一下自己味覺感官上的刺激,嘗試多樣飲食的便利性,大概也是我們這個時代人的幸福吧?!(也是台灣人特殊專屬的幸福!!....畢竟實在是有太多國度的料理,都是我們在台灣的日常生活中,可以輕易見嘗的啊!)

      搬回新竹以後,手頭上的工作量有點大,太過焦頭爛額而不能鎮定處事,一方面也是有點逃避懶散的習性所致。
      不過,越忙越覺得不能拋棄自己喜歡做的事情,譬如為了閱讀而閱讀的讀書,或者就算沒有什麼變化,拿起鍋鏟炒炒攪攪,也能休息,獲得一些些肯定感和樂趣。稍稍安定下來以後,已經開始想擬一些食譜試做,然後邀請朋友到住的地方來,大夥一起吃頓飯、喝個小酒聊聊天。
      我當然很想把這樣的願景,首批實現在對我不離不棄的文服麻吉上,不過,若能和c學姐之間共同認識的朋友一起實現的話(畢竟同住一間房啊!),都是件令我神往期待的場景!

      總之,邀請卡和食譜! gogo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