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世界上,有很多好玩的東西,比如漫畫,能夠開展的思考,完全不雅於學術討論,後者往往為了合於規範,而一不小心就遺失了人的本質。漫畫的角色所呈現的多樣人性,不會只是好壞,而是很多種樣的,很多思考路徑,是一個更能想像人,進而同理先於判斷的練習;比如好吃的食物,為了做出好吃的東西,有的是藝術上的精進,有個是從量的重複累積成回憶與生命的味道,有個是一種格調或者是提供合適的場合,光是食物,就可以體現一個人一輩子的價值所在;還有音樂也是功德無量的世界,替代已經難過到無法言語的人,可以從詞曲中找到出口,讓彼此沒有關係的個人有了共鳴,或者成為某一片刻的回憶的容器,或者跟一個經驗或人連結在一起。讓那些驟然消逝的人事物,得以暫時地甦醒迴盪著;或者是開心本身也是一個世界。每個人開心的觸發點不同,感到自在的方式不同,所追求的價值也不同,如果能夠盡力的去體現自己的開心,那就能從開創自己本身,開創出一個嶄新的可能性吧。這是,我所能想到的,用比較陽光的方式,去描述我正在面對的困頓。面對自己內在的譴責,以及如何面對、承受所謂的不應該,但自己卻能夠確立其中某種價值時。雖然也會困惑,可能這種價值是錯誤的,可能是一種開脫罪責,但如果不這麼走走看,自己是不會知道答案是甚麼的。

      如果說,我的開心是這樣的,怎麼面對應該或不應該,怎麼去判斷應該與否,怎麼去調整到更實質的開心,而非與罪責對應並存的。一直好想有個人可以分享、討論這樣的心情,可是感覺就是會被打槍。故而,內在一直困惑卻仍堅持己見,對外卻表現成是反抗和沮喪,因為自己並沒有堅強到可以去和別人辯駁,就照著刻板角色劇本演繹著挫敗者該有的樣子。如果不誠實地面對,就不可能整合,更不可能推進到預期的可能。我在練習的是,摸索讓自己開心的方法。

      能夠好好善待別人的人太少了,所以要善待自己,這是逐步給自己加強的信念。以前經常卡在,為什麼我對別人那麼體貼,別人卻如何如何云云,公不公平頂多就是要嘛歡喜做甘願受,要嘛就捨的二分選項。後來體驗到,我自己會從體貼別人中得到開心,比起接受者,我自己可能是更有意識地還要感到開心吧。所以公平與否取捨與否不是我的課題,我從中理解到自己的信念是,選擇體貼別人,是因為自己也期待被別人這樣體貼,但不能因此理所當然要求別人同等的對待,而是,堅持自己的意念去好好對待別人。因為希望自己被別人好好的對待,所以我選擇好好的對待別人。無論是有緣份能成為朋友的人,或是有過短暫交會的路人,或者是共守一生伴侶,我都不應該期待別人用同等的體貼回應我,而是,透過希望自己被好好對待的意念,傳達被善待的幸福,而讓善待成為關係的互動方式。善待並非拼命做自認為好的事情,而是讓對方感到自在和溫暖的方式,這是我所期待的關係。

     為什麼我認為去善待他人會那麼少?比如是因為自己期待的太多,因為每個人的時間等等資源有限要調度(朋友越來越多...雜事越來越多...要買的東西越來越多就要賺越多錢),因為受過傷害當然會怕熱臉貼冷屁股,因為自己誤以為自己在對方心中很重要,所以感受上就覺得得到的很少很少。一旦實際獲得的比預期少,一定是失望、落寞甚至是受傷的感覺,大過於其他。我們並非生來就應該被別人當成somebody,所以被善待不應該是一種預設。假設想要被善待,就要去善待別人,但不是為了被善待的索求或綁架,而是為了傳達意念,倘若對方不能認同這種意念,自然也不會享受所謂的被善待,那麼我們所自栩的善待,並非是善待。不要讓善待成為負擔,善待倘若成為他人的負擔,也必然更是自己內在的負擔,那就只是欲望和不安全感罷了。倘若是不安全感和欲望所體現的善待,不僅是得到不公平的受傷,甚至是一種被否定和羞辱感,醬子最和煦的人也會瞬變成憎恨。雖然我不再央求被以同等的體貼對待,但也有些關係是超出了我能夠接受的平衡,以至於讓我有不被善待的否定感,那離開那樣的關係,就是我善待自己的方式。

      每個人預期的關係有所不同,從關係中渴望獲得的東西也大有不同。不能每個人、每個關係都賭賭看啊,順其自然吧,在這過程中,不要忘記自己還是最能夠善待自己的人。去爭取和實現自己所渴望的東西,補足自己所感覺到的欠缺,去從實現與補充的過程,獲得類似於愛或者是愛的能量,這就是讓我感到開心的生活方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