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時代有點奇怪,如果一個人說自己「愛好旅行」,很容易被投以羨慕欽佩的眼光,接下來就是被問去過哪些國家啊,遇見過哪些有趣、驚險的事。對於旅行的言詞過度氾濫,真的讓我有夠ㄤˋㄗㄤˋ,其一,頗多所謂的愛好「旅行」,說穿了到底跟喜歡「旅遊」到底有甚麼差別呢?旅遊不就是有錢有閒,可以度個假嗎,以安排妥當的行程,親自"印證"某某國家文化就是如何如何芸芸。不只我,相信許多人應該都見識過走過許多國家卻一樣目光偏狹、討厭到爆的人吧。所謂的旅行對這樣的人而言,是用以加深偏見的資料庫,特別愛用以自貶自身文化或優越化自身。我對旅行的定義比較嚴格一點,旅行應該是「打破既定」的同義詞,絕對不是親自走訪了某地就叫做旅行。

      其二,旅行當道,然對旅行一昧的吹捧導致了,旅行的描寫探討很動人,但好似也很乏味。乏味指得是,只會很動人,能讓人熱血和羨慕,但也就是這樣而已,所以我覺得很乏味。個人旅行經驗,對於「旅行」本身,還能夠生產出更多變更多面向的啟發嗎?旅行的基本標準就是無法複製,當人進入旅行狀態,即便是去了相同的地方,也不可能有一模一樣的經驗和感受。但是為什麼我們口中的旅行經驗卻引不太起胃口,要嘛詞彙有限,要嘛就是行前就已經透過網路資訊"去"了好幾次那個地方,或者是以購物做為到此一遊的證明和滿足來源,我們互相接收到的旅行,比較像是交換資訊。明明是旅行,卻只達到旅遊的深度。

      迄今我始終有個超級無敵大的障礙,到底要怎麼跟人聊旅行呢?不管是被問到旅行,還是問別人旅行。

      全球交通方便了,有能力走訪世界各地的人,早已不限於貴族名門。現今流行的說法是,要找到一個沒人旅行過的地方,根本不可能,只是熱門程度差異而已。種種的物質條件的進步,讓旅行貌似變得很容易。但我卻以為,旅行還是一樣很困難。

      生活在物質條件進步豐沛的社會環境中,我們同時也被綁架在一種安適的、被規定好的生活方式中,我們擁有多樣的選擇權,但是選擇方式和權利本身。也許也是預先規定好的。所以,只要遵守規定,就可以得到成功的獎勵,這樣安全的循環,假定個人願意承受打破之可能失去的風險,擁有這種決斷性,才是旅行的開始。所以,就算跨越世界的距離變得簡單許多,但要「開始」旅行這件事,始終還是跟勇氣有關,無論是嫻熟於旅行者,或者是旅行的初學者,旅行都是需要深吸一口氣,需要把自己歸零以後,才能邁出第一步的冒險。並不是說,人非要把自己逼到窮途末路、舉目無親才叫旅行,而是做到,開始能跳脫恐懼失去安適、恐懼與他人不同的眼光中,重新開始看待習以為常的一切。以舒適域的自己的文化框框,遊訪他國文化,旅途中一有服務不周稍被逼瘋,就以為已經走出舒適域,順便給該文化下個註腳,真的是非常自以為啊,但是,偏偏我們談論的旅行,經常就是將這樣的不爽就「充當」是冒險。

      另一旅行極為誘人的盲點是:「融入」不同文化。如何進到他者的眼光去看待該文化,無疑是大哉問,這大概是旅行最具啟發性、最有魅力的一環吧,差不多等同於旅人從自身文化中釋放的那一瞬間。我無法回答甚麼是融入的問題,但我想說的是,甚麼絕對「不是」融入。不要跟我說,交到某個國家的朋友,聊了該國家的事情,就叫做融入,就算沒有曲解,這交流充其量只能說是「平衡報導」而已啊。我很難直接了當肯定旅行的重要性,因為比起旅行更厲害的事情就是閱讀啊!如果想要了解某國家文化,閱讀能夠給出的深廣度,是獨自走訪無法觸及的,即便是優秀的旅行文學家,勢必有大量豐富資訊的閱讀底蘊為基礎,尤其歐美式旅行寫作,通常跟學院的知識體系有密切合作。我無法說明融入是甚麼,但我認為,把旅途中遇到的人事物,複製貼上再加以浪漫化,就作為融入該文化的證明,只是更證明施主根本沒有融入。

      旅行不是萬能,旅行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,更不是加冕自身的桂冠。旅行是一種從被動承受現實解放的緩衝,是一種讓人重新獲得視域、釋放與累積能量的冒險。旅行跟現實生活不應該斷裂,旅行應該是讓現實能夠更具有創造力與主動性的啟發。以旅行消解煩悶也好,或者自緩衝的間隙看見自己的傷口,旅行是讓人強壯起來去面對現實,或者是讓人敢於脆弱的魔法。

      自錶一下我的旅行方式,現實生活自栩為好用文書助理型,唯獨對於旅行,我有資訊吸收障礙,應該是因為空間感太太太差,也無法妥當全面地安排好旅途事由,完全是屬於一動腦上帝就發笑的駑鈍類型(但如果是有任務要安排旅程,又變得很精明)。雖然我也會努力準備行前資訊,但到該地後,才發現自己大概是在睡著時準備的資訊吧,幾乎派不上用場。比起到達一個地方遊賞、跟路人聊天吃飯,移動本身之於我,好像更有魅力千百被,飛機也好、火車也好、客運啊腳踏車啊,就是為了上路而上路著,是讓我覺得最有旅行感的點。移動當然不等於旅行,但之於我本身,移動本身就是最有旅行感,其他人事物風景甚麼的,我都很遲頓這樣。此外,最能讓我打破自身疆域的,大概就是食物吧,居然有人可以吃某某東西當主食,不會便秘、不會吃不飽、不會膩,深感於這種文化衝擊度,完全讓我明瞭人類的差異真的是無法丈量的。

      所以,要我講旅行,我真的講不出個所以然。但是,我從旅行學到的一件事是:開心地生活,享受當下。

      旅行令人熱衷之處,往往來自於作為現實生活的對比,現實有多令人討厭,旅行就有多迷人。然而實際旅行,往往發現旅行並不如想像中美好,比如文化隔閡所招致的挫敗,或者是體力心理的消耗,旅途每一個體驗都是新奇事物,而開始產生對於熟悉的懷念。旅行並不是開始於啟程,而是開始於感到困惑的瞬間,對於既定的標準感到懷疑,對於原本設想的自己其實不再那麼認識。     

      當我第一次終於實現了自幼嚮往的獨自國外旅行,我體會到了旅行是一件「並不」偉大的事。無論有無旅行、正在旅行與否,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是忠實地面對眼前的關卡的人類而已。在那之後,我以為人最光芒四射的並不是旅行多麼精彩,而是在現實生活中,學習如何開心地、更有意義地生活,旅行時打開五官,以最寬廣的界線,去享受新奇的事物,不要被自己的拘謹所困。

      美好的事物轉眼即逝,在我們還在遲疑或者眷戀時,挑戰就隨之而來了。耽溺於美好而逃避挑戰,將令人淪為怯懦,若單把力量都投注於解決挑戰而輕視美好,只淡淡感受之做為調劑,也將讓人痛失美好的深度。

      旅遊可以有很多次,但旅行,人生大概就是那兩三次吧。傑克經歷了豌豆的冒險後,他要如何跟別人講述這個冒險呢?冒險做為故事流傳,但內心湧動的那個不可述說的部分,已轉換為使他有所不同的部分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etr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